《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 54/3 讲授学时:54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设课教研室:思想政治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当今大学生普遍关心形势与政策的实际情况以及深化改革、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设置的。《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认清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明确时代责任,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动态;
2、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重大政策;
3、了解国际社会有关热点问题.
(二) 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形势问题敏锐的洞察力;
2、提高学生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强的特点,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讲授内容。教学内容应根据教育部、中宣部和广东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知识;二是国内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新的动态,以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及与一些相关国家的关系发展动态;三是国际形势发展的热点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知识
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形势与政策的理论基础:形势与政策的含义和特征; 形势与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的新发展;形势的含义和分类、形势的基本特征;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判断形势的标准;认识形势的基本方法。
2、分析形势的原则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分析形势的原则;分析形势的方法;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制定的原则;政策的实施。
(二)国内形势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的热点问题
这部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要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讲授。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对外政策;我党、人大、政府召开的重大会议精神的学习宣讲;国内热点问题、突出的重大事件;两岸关系和对台政策问题;与相关国家的关系问题,等等。
具体内容可按以下几个方面的专题展开进行讲授:
1、中国的政党制度与建设:中国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内容与特点;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要求。
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时代背景、国内背景、国际背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基本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要求。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解决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环境、人口、教育、文化、卫生等主要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中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中国自古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处理民族的基本原则。中国的宗教分布(人口、民族、地域)及状况(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的基本宗教政策(以国务院白皮书为依据)。
6、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的实质;美国等国家插手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不可能“国际化”; 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立场;中国努力维护台海和平;同台独势立作坚决斗争。
7、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外交政策: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主要表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中国的外交方针;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国推进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8、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的现状;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对世界经济的作用;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冷战结束与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中国为建立公正的世界政治新格局的贡献。
9、中美关系的现状与发展:中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建立中美关系的原则;中国建立中美关系的立场。
10、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发展: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障碍及原因(历史问题、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问题、台湾问题);中国建立中日关系的原则;中国建立中日关系的立场。
11、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国与欧盟
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三)国际社会发展的有关热点问题:
1、中东问题:中东问题的由来;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中东问题的实质(大国插手中东问题,中东民族、宗教问题的交汇点);中东和平进程的展开;国际主要力量对中东问题的原则立场。
2、国际组织及其作用: 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特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联合国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联合国同中国的关系。 WTO的建立和发展,WTO的组织结构,WTO在世界经济与贸易中的影响和作用;WTO与中国。
3、当前世界的热点问题:一是民族主义问题:民族主义的由来及特征,民族主义问题的表现,民族主义问题的实质。二是国际人权问题:人权问题及其国际化,国际人权斗争(表现及其实质),几种不同的人权观(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权观)。三是恐怖主义问题:恐怖主义的产生,恐怖主义的特征,恐怖主义问题的实质。四是核不扩散问题:核不扩散的国际规范,核不扩散的作用,核不扩散问题的实质。五是突发事件问题:海啸问题,沙士问题,禽流感问题,等等。
教学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不但内容上要有针对性、时效性,而且力求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灵活,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喜闻乐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很强,在课程时间安排上要注意适当的灵活性,以保持形势政策教育与形势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学采取专题讲座、报告会、专题讨论、观看VCD、收看相关电视节目等形式安排学习,保证平均每周不少于1学时。
课堂讲授要和讨论相结合,听课和辅助于课外读物相结合。学习后应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时事资料,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专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形势教育的中心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在调查基础上写出相关调查报告。
五、学时分配建议
每学期16学时,按平均每周不少于1学时安排。
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知识:2课时;
国内形势:10课时;
国际形势:4课时。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书
推荐教材: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时事报告杂志社。
2、《人民日报》及《求是》杂志等其它时事性期刊杂志、报纸等。
七、大纲说明
(一) 大纲的应用范围和使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校各专业大学生,课程开设为二个学年。
(二) 教学要求
本大纲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
了解:指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动态、重大事件应能普遍知晓;
理解:指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背景,国内重大政策的制定实施的依据、内容、落实的措施等能清楚认识,较深刻的理解;
掌握:指学生能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形势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分析;
运用:在掌握形势政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用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对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培养应对复杂局势、解决社会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建议
作为思想性、政策性、时效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并经常变化调整的一门课程,需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进行,需要调动学生自觉关心形势与政策的积极性,应将课内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成才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学生加强课外自学,多参看有关资料,多收集有关信息,将教学内容在课外消化。
(四)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总成绩先采用百分制计算,平时成绩为60%,期末成绩为40%,然后总评为等级(按五等核算)。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纪律、考勤、讨论、作业等。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关于期末论文,学生可以抒发学习后的体会及收获,可以就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形势和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其中某一次讲座的某个主题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要求字数在2000字以上,有一定的见解和深度。也可在实际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