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作者:编辑:管理员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5点击次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Thinking of Ethics and Legal Basis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 54/3                 讲授学时:54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设课教研室:思想政治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所处的时代背景,科学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体系,以及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解决的相关思想问题,并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理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对个人成才以及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加强思想道德法律修养的基本方法,做到:坚持知行统一;注重科学思维;强化自我教育;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要求: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明确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 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1、适应人生新阶段

2、肩负历史新使命

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求: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要求: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要求:学习和认识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 认识职业活动的特点,以及与职业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艰苦创业、实践成才的准备;同时学习与恋爱婚姻有关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 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要求:学习我国宪法、实体法、程序法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学会面对和正确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2、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3、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四、 教学方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撰写小论文等方式。理论讲授、社会实践相结合。


五、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采取期终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期终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40%,操行分占10%。


六、 学时分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其  中

课外辅导/课外实践

备注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他

绪论

3

3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4

2




2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7

4




3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5

3




2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6

4




2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5

3




2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5

3




2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8

6




2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0

7




3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

1






总计

54

36




18



七、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沈国权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版,第四次印刷

   4、顾明远主编,《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5、文词主编,在北大听讲座(十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6、胡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第五次印刷

   8、林珏、阳志清、符建明、潘卫民主编,中西文化知识——测试与分析,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9、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杂志社主办:中国青年研究杂志

   10、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三)相关网址

http://www.shdf.gov.cn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