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学分/学时:3/54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本科生
预修要求: 开课学院:思政与体育课部
二、 课程介绍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
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
1.思政目标
以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成长过程中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出发,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2.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帮助学生在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自觉抵制错误人生观的侵害,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②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帮助学生掌握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③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帮助学生领会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认识中国精神的重要地位,引导他们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培养改革创新思维,增强改革创新能力。
④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在学习价值观的基本概念、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⑤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进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道德、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自觉投身于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⑥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治观教育,掌握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基础知识,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大学生成长为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时代新人,自觉培养法治思维,维护宪法权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提高适应人生新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识与能力,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回答好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等人生重大课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
四、 教学内容
课程共有7项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表1:课程教学安排表
序号 |
教学内容 |
思政元素 |
课堂教学学时 |
实验/实践教学学时 |
学时小计 |
1 |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重任 |
3 |
|
|
2 |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
6 |
|
|
3 |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 |
6 |
|
|
4 |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8 |
|
|
5 |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7 |
|
|
6 |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 |
12 |
|
|
7 |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权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
12 |
|
|
合计 |
54 |
|
|
教学安排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本课程与自己成长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自己目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所以,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肩负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教学内容: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
2.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
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
4.如何成长为新时代新人;
5.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4.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5.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科学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
2.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3.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4.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5.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6.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及崇高的社会理想;
7.规划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质量。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2.中国精神是什么;
3.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当代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5.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6.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7.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8.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
9.当代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意义;
4.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青年的意义;
5.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三、弘扬家庭美德
四、锤炼个人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4.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5.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7.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发展史;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明确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使大学生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构成,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以及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法律权利和违法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3.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4.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5.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及其之间的关系;
6.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五、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表
考核环节 |
分值 |
考核/评价细则 |
平时成绩 |
50 |
包括课堂出勤、学习态度、课后作业等环节 |
期末考试 |
50 |
围绕教学目标与要求设计试卷,闭卷考试 |
合计 |
100 |
|
六、 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1. 教材: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8月。
2. 参考书目: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②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③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年版。
⑤本书编写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⑦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⑧《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⑩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25日。
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⑬《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⑭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⑮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执笔人/团队: 胡正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大纲编写组
审定人: 杨旭
日期: 2022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