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作者:编辑:管理员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02点击次数: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分/学时:5/64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                    授课对象:本科                

预修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             开课学院:思政与体育课部                

二、 课程介绍(200—3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旨在从整体上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又体现这些理论成果的理论逻辑;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整体性,又体现各个理论成果的重点和难点,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把握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成果的产生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

2)学生能明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更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原则。

3)学生能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的分析中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与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4)学生能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中,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明确奋斗目标。

5)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概括,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则是对我国发展思路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的。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祖国统一、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依靠力量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布局。

7)学生能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学生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知识能力:学生能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方法能力:学生能够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分析中,充分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生活及工作实践中自觉使用这一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事物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对未来事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并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

1)个人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2)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 教学内容

课程共有15项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1:课程教学安排表

序号

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

课堂教学学时

实验/实践教学学时

学时小计

1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4

2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

党史教育

4

3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史教育、发扬革命精神

6

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史教育

4

5

第四章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

新中国史教育,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4

6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道路自信,改革开放史教育

8

7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世情、国情、党情教育

3

8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教育

2

9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

10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奋斗目标和担当使命教育

2

11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0

12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4

13

第十二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国家安全观教育

4

14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国际视野和外交战略

3

15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两个维护”

2

合计

64

教学安排: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阐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和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而认识毛泽东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是革命的一生,其晚年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2.科学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

2.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进而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性质。

3.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 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产生的深刻教训,也是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全面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明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改革开放理论。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难点:

1、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

2、如何理解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和贫富差别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教学重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深谙其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之于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所内蕴之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承前启后,紧扣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领人民迎接挑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推进新发展阶段,科学回答了新形式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

教学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2、如何理解“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的背景,澄明新时代之内涵及其与新思想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切实领会这一思想的主要开创性内容及其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贡献、当代意义。这一思想不但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何以从新时代与新思想之间的关系领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嬗变。

2.何以澄清“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世界的梦,与世界的梦息息相通。进一步认识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教学重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难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必要性。掌握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内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实现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教学重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美丽中国。

教学难点: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进而认识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教学重点: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教学难点: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第十二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第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进而认识到强国必须强军。历史有力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推动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强军事业正当时。

教学重点:

1.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2.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3.坚持富国和强国相统一

教学难点:

军民融合,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理解“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3.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4.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难点:

1.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2.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4.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教学难点:

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富国和强国相统一

、教法说明

1.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方法,它重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探讨研究,进行自我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学引向深入,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2.课堂讨论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对所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作更深层的思考,通过共同讨论,开拓思维、提高认识。课堂讨论的优点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交流,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了解和合作。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境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该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讨论,由教师分析、解剖,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4.专题讲座法

“概论”课内容博大精深,涵盖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必须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原则,必须遵循教材又跳出教材,为此,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思想的疑点和困惑点,选择和提炼出若干个教学专题进行讲座。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把理论讲得精辟透彻,又能促使学生把课堂听课和课外思考结合起来,从而大大增强了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提升了该课程的时代性、针对性。

5.小组研讨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从现实社会学生关注的现象中精心筛选提炼出问题,确定出学生研讨的主题。学生分成小组集体研究攻关,撰写提纲和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推荐小组代言人参与课堂讨论发言。代表发言后,先由学生自由点评,锻炼其理论判断能力,再由教师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理解。小组研讨法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6.课堂辩论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课上实践环节的设置,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困惑的问题,拟定可供辩论的题目,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正方、反方,经正反两方辩论后,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暴露的思想与认识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指导。

7.实践教学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的相关命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注意结合讲授内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体验,让他们以所见所闻、所体所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洞察能力。

六、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表

考核环节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到课率

20

包括线上线下点名签到

课堂表现

10

包括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是否主动自觉

参与互动

10

线上线下回答问题、讨论、分组任务

课后作业

10

线上或线下习题完成次数和质量

期末考试

50

卷面成绩

合计

100

七、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1、教材:严格执行教育部的规定,使用全国统一教材,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修订版。对教材的主题、主线及重点不可擅自改动与变更。本着“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为主。由于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统一使用教材,既包括普通高等院校,也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既有本科层次院校也有专科层次院校。由于学生起点及掌握的知识基础不同,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的统一性与学生层次差别性的矛盾。因此,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学生层次(即已有知识),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灵活拓展。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以“精”和“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

2、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将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以体现本课程的时政性与针对性。

3、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增减教学案例,更新考试题库。

4、参考书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胡锦涛.胡锦涛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

执笔人/团队:  边塞/《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大纲编写组      

                                                                       审定人:          日期: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