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自信的底气和逻辑(深聚焦)
3月以来,一系列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陆续与观众见面。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3月2日上映,电视纪录片《创新中国》第二轮播出,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点亮荧屏......这些纪录片的上映和播出,打破了人们对发展成就纪录片的既有影响——它们不冗繁、不陈旧,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获得观众频频点赞。它们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中国纪录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体现出国家发展、民族自信、文艺创作的同频共振。
一、源自新时代的民族自信
刘祺是网络视频节目“歪果仁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他所在的工作团队中,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小伙伴。一次,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同志问刘祺,什么是中国,这让刘祺一时难以回答。“当时我想到了很多东西,但却不能整体性、概括性的秒速出来。我突然意识到,虽然我们身处自己的国家,对她的了解却并不清晰。”刘祺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用更宏观的视角来认识我们的祖国。”
今天,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国家和社会发展到什么水平?“中国”两个字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意味着什么?一系列问题,在《创新中国》《大国重器第二季》《厉害了,我的国》等纪录片中逐一得到解答。
二、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
这是一个鼓励梦想、鼓励冒险的时代;这是一个呼吁创新、渴望创新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厉害了,我的国》《创新中国》《大国重器第二季》等一系列纪录片,无不反映出身处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民迸发出的创造伟力。
以电视纪录片《创新中国》为例,该片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时代命题,6集分别从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潮起切入,聚焦我国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突破,聚焦华龙一号、上海光源、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领先科技创新成果——信息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在驾驭能源、探寻未来动力的道路上,中国人一直没有松懈;矗立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潮头,中国制造面向全球制造业中高端;创造必要条件,探寻生命的转换与奇迹;向上与向下,对空间和海洋不断探索与开发,延展人类的认识空间......每一次创新成果都是对过去的质疑、更新与创造性突破。
三、家国同构的奋斗逻辑
每一个奋斗者的身影、每一段奋斗的人生故事,都是中国新时代最亮丽的底色。这是国家发展的逻辑,也是纪录片的创作逻辑。
《厉害了,我的国》中,25岁的驻村书记洛措面容黝黑、满目沧桑。为了做好扎西岗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她做到了因户施策,一次又一次往困难户家里跑,反反复复做工作。“我觉得自己还没结婚就当妈妈了,因为他们不操心的事情,我常常需要替他们操心。他也不理解你的苦心。但想到他们将来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想他们将来肯定能懂我的那种心情。”当纪录片里的洛措默默抹去眼泪的时候,电影院里年轻的观众也深感触动。
“当一扇门关上,另一扇窗户可能已经打开。只是你需要勇气把目光从熟悉的风景移开,再次出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体现了中国科技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勇于探路、率先蹚路、成功引路的无惧面孔与匠心精神。